午影皖普通120秒体验区
党建思政工作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思政工作 / 正文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与践行理路
作者:   时间:2023-12-22   点击数: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全党和全社会,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需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将党的最新科学理论及时面向广大青年进行“青年化”的科学阐述与解释,这背后有其政治逻辑和历史逻辑。政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青年的特殊地位和理论武装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政治必然;而党在理论阐释的历史过程中总是坚定不移地宣传和动员最广大的群众一起去完成历史重任,为此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实事求是地进行阐释方式方法的更新。基于政治逻辑和历史逻辑,应从三个方面来理清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践的具体行动思路和方向。

[关 键 词] 创新理论;理论阐释;“青年化”;政治逻辑;历史逻辑

[作者简介] 李春丽,广州市团校副教授。

2023年6月19日,团十九大报告在“大力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部分特别提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怎样对青年进行思想武装?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武装?2022年5月13日,团中央通知明确提出: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加强‘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不断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精神素养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从大思政的角度而言,“思想引领”“思想武装”与“理论武装”内涵几乎一致。党的二十大报告两处明确提及“理论武装”:第一处是在第八部分“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第二处是在结尾部分对青年寄语的专门段落中,“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以上表明,党明确提出“理论武装”的内容和重点对象,且指出对青年进行“理论武装”,在党的青年工作中居首位之责。

理论武装的第一步是理论阐释,理论阐释决定理论武装的效果。本研究将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沿以下问题的论述展开:如何界定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为什么我们党要特别强调对青年进行创新理论阐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是什么?我们党历史上是如何进行“青年化”理论阐释的?以及,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清我们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的思路呢?

一、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

“阐释”二字,顾名思义,就是阐述、解释。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落脚点在“阐释”。对于这一工作或实践而言,其内容应该包含什么呢?在中国知网上,截至2023年9月1日已有的相关研究或者报道只有6篇,其中1篇属于期刊,5篇属于实践报道。对于相关的理论梳理,罗圣辰认为,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述是高校共青团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核心业务,工作举措是广泛组织青年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学习、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展理论阐释宣传、引导青年积极践行时代使命担当。周文娟提出,要让青年对党的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愿意听、听得见、听得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政治引领放在突出位置,要把青年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要让新时代的广大青年为党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另外几篇均属于实践宣传类小文章。其中邢婷报道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实践方法:情景式朗诵、舞台剧、榜样宣讲、实践汇报、文艺展演等等。还有一篇是报道中央团校打造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精品短视频,“小切口”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后一篇是温州团市委给出的实践探索:“线上线下”创新学、“追寻足迹”现场学。学习采用沉浸式,如:青年说、情景剧、辩论赛、读书沙龙、知识竞赛、思政微课、调研走访、志愿服务等,还让青年宣讲员通过“青年市集”“宣讲直播间”“榕树讲坛”等形式,到榕树下、车间里、列车上、课堂上、纪念馆、革命地、田间地头等广泛宣讲,推动理论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温州团市委还突出地方特色,如建立海外宣讲员队伍和专门的海外传播基地,让青年在温州讲、华侨在海外听;以及组织各领域青年代表举行“青年媒体见面会”,放大青年的声音等等。以上研究表明,对于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专题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不足,但是实践探索还颇为丰富,所以笔者力求通过理论推演和文献梳理来进行弥补,对该专题在政治逻辑和历史逻辑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看,构成实践活动的主要要素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以及实践的结果。所以,对于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这一实践,核心内容起码有四个方面:谁来阐释?对谁阐释?阐释手段如何“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能否达到“武装青年”?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十八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2023年6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十九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共青团要把加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无论是五年前提出的对广大青年进行“理论武装”工作,还是今年提出的“政治引领”工作,归根到底都是对广大青年开展思想引领政治工作。“理论阐释”是“理论武装”的前提,直接关涉到“理论武装”的效果,其重要性不亚于“理论武装”工作本身。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国人团结奋斗的力量,尤其需要其中的青年群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党的理论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根据实践变化而不断创新的历史,所以当我们提“党的创新理论”这个关键词时,就应该是指:提出这个词的“现在”时间节点之创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党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创新性地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这个最新理论成果、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如是说:“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对于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这一实践而言,党的创新理论更应该包含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青年化”阐释,可以理解为科学地向青年进行青年人喜欢的阐述与解释,让青年人理解、接受、喜欢和认同,最终达到让广大青年“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对理论进行“青年人易于接受的”阐述与解释,否则工作可能是白费力气,甚至有反作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换一个话语表达,即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的“青年化”。

通过以上梳理,对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本研究做出如下界定:即立足为党“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青年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青年化”地科学系统地阐述与解释、表达与呈现、宣教与传播,让广大青年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喜欢追随,最终达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武装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养源源不断的挺膺担当的青年力量。 

二、政治逻辑:党的创新理论阐释“青年化”本然要求

(一) 政党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其伟大的初心和使命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表明,我们党的一切实践和目的最终要落实到主体上,即“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这一主体中,从年龄层面上看,毫无疑问,青年是其重点对象。青年,即14—35岁的人。“青年化”,通俗而言可以为“青少年”化,因为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3日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规定“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14—18岁通常被称为少年。同时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的使命达成需要青年,党的使命完成在于青年,党的创新理论首先要注重在青年中阐释宣传,以此赢得青年,最终获得伟大事业的伟大胜利,这是其理论发展的应有逻辑。“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青年工作目前主要由共青团牵头,对于党的青年工作的首要职责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共青团要“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而思想引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思想理论阐释,故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决定了其创新理论要首先“青年化”,最需要到青少年中去阐释。这里讲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主要是指阐释对象的年龄需特别强调要在青少年中去阐释的问题。

(二) 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

我们党诞生的时候,全部代表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8岁,属于青年的年龄,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吸引青年的、由青年支撑的。青春是青年最核心而专属的特质,党的青春特质需要党的理论宣传和阐释必须吸引得了青年。在之后的发展壮大中,我们党也首先需要能够吸引青年,且让组织自身保持着青春的朝气,以吸引更多的人民大众。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青春特质、青年气息,故党的伟大事业和相关实践也是具有青春气质的,是向着美好未来的,是最富有理想主义的,而且是以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所以当我们党进行创新理论阐释的时候,也应该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应该是青年味道浓厚的,受着青年喜欢,进而也会受社会各阶层的喜欢的,简言之是“青年化”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到,列宁曾经引用恩格斯的话说过:“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

(三) 青年的特殊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一开始就这样说道:“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认识青年在社会、国家、民族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了,也只有这样认识青年的特殊地位的政党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青年所遭遇的困境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得到解放,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了将要发生的革命,并认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这里强调对当时的德国而言,变革最终由青年实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一样的。恩格斯当时就比较乐观地认为,拥有大量青年的工人党必将成为代表未来的先进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其中“一群新青年”“一代代中国青年”“先锋力量”等关键词都是对青年的特殊地位的新时代表达。而中国共产党在承担使命的过程中,正是按照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客观规律,对青年这一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这样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党的一大专门研究了建立和发展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故此,党的创新理论阐释这一重要实践,要首先投向青年,特别关注青年的感受,特别关心在青年中阐释的效果。

(四) 理论武装的客观规律

理论阐释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理论武装。理论武装,顾名思义,就是让思想理论被某一主体真正理解并掌握,使该主体如同被配备了武器一般地充满力量。党的思想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其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人理解并掌握,这一过程属于思想武装,属于“大思政”范畴,必须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引领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强调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这里强调的是理论武装的内容,也就是理论阐释的内容。“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这里强调的是理论武装的方式,也就是说理论阐释的方式要面向青少年,要像青少年一样充满活力。“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这里强调的是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实践性。以上种种都是在强调理论阐释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党的创新理论阐释“青年化”这一实践需要充满青春感、活力感、新鲜感,这也是我们党在开展理论阐释,进而达到理论武装的工作实践中一向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历史逻辑: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成功经验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特别重视思想宣传、理论阐释、理论传播和理论武装工作,以此首先培养党所需要的各类干部、青年骨干和人才,进而“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有这样的表述:“三、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而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四、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成立这种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人,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实现共产党的思想。”1923 年 11 月我党就通过《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指出:“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平常口语之中须时时留意宣传”。1925年2月党的四大通过了《对外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指出:“今后本党宣传工作的主要目标必须根据大会关于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新审定,……以端正党的理论方向。没有革命的理论,即没有革命的运动。有了健全的革命理论,然后党的宣传工作方得依此范畴融通各部,使党员行动方有所准绳。”

我们党在进行宣传和教育即理论阐释的历史中,特别是我们党在面向青年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实践历史中,曾经陆续提过“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并有着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当前着重强调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际上就是指对当今“时代”的“中国”“大众”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群众进行阐释,对青年进行党的理论武装、科学理论武装,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训与实战并重

这一时期,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既强调把青年带入“课堂外”各式各样各主题的培训班或者培训学校里,让他们直接听到和学习到党的创新理论,也强调让青年进入实际斗争的前线——“课堂外”,如群众动员、思想传播、革命实践、斗争实践、军事训练、生产实践、实地调查等等,去感受理论的力量和实际地运用理论,且更强调在一线领域的“青年化”阐释、宣传与武装。比如办报刊、印发传单、街头演讲、舞台剧等等。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开展理论阐释与宣传、思想武装与理论武装著述极为丰富且极为成功的领导人。他很早就主张开办各种学校,把青年召进学校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武装来为党培养人才。早在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就拟定《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里面说道:“自修大学虽然不要灌注食物式的教员,但也要有随时指导的人做学生自修的补助。”这里明确不要“灌注食物式”,而是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随时的指导,即既要学生自主,但是也一定有辅助。这非常符合青年个性。毛泽东同志在理论阐释方面也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阐释的党的主张,青年人是很容易接受的。他提议开办干部培训班,是这样说的:“北伐时有个‘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开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毛泽东同志在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在党的理论阐释宣传方面,理论教学系统完整,方法讲究生动形象,他在传授从事农民运动的工作方法的时候提出要“要会说农民的话”。同时注重务实有效的军事训练,如学员生活军事化、军训内容系统化。还让学员听到来自各界嘉宾的理论演讲,演讲大都是依托重大事件讲解革命道理,为学员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也有丰富的走出学校的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开展农村调查实习等。而且还组织农民问题研究会,让学员抄写民歌,他说,从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很多东西,所以学员兴趣很大。又如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这样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理论阐释宣传和思想武装非常受学员欢迎,效果特别好,培养了革命骨干和群众,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向城乡,实事求是

我们党在理论阐释和理论武装的历史中总是坚定不移地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宣传和动员最广大的群众,共同完成历史重任,为此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实事求是地作出方式方法上的更新,并找到最关键的问题且解决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城乡青年文化水平严重不平衡,而城乡青年思想文化层次各自又有各自的短板,这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非常突出的问题。所以这一时期在面向城市和乡村宣传党的理论时有不同方式的“青年化”阐释,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并且有相互交流和交融。毛泽东同志在1951年3月27日给湖南大学校长李达复信中说:“这个《<实践论>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党对于向青年学生进行党的理论宣传的重视。1963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稿时在第十个问题中加写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指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后来,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其编辑按语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 《人民日报》的题目也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当时进行理论阐释时的“城乡”兼重。这一时期,总体上城市和农村都在发展,都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群众化”“青年化”,而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思想武装为党培养了方方面面的人才。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多元化、实践化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上下致力于集中力量建设“四化”,而四化涉及的面很广,既有物质文明建设,又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动员广大青年参与党这一新的历史任务?也就是说,党的又一创新理论如何阐释、如何武装并带领全体青年去奋斗呢?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多元化和实践化的方式。现代社会动员主要包含传媒动员、参与动员和教育动员。这些动员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创新理论,我们通过广州共青团的实践可以看出当时方法的多元化、实践化,即多方面的一个个活动或者实践项目。青工“五小”(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创造、小建议)“智慧杯”竞赛活动,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阐释;召开广州市郊县青年科学致富能手聚会,从“联系、指导、服务”入手,推动农村青年成才致富,是诠释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党的经济理论创新成果;成立广州青年服务队且提出“为您服务”的口号,一汽公司团委开展“友爱在车厢”活动,逢周日开展“共青团为民服务街”活动,“微笑的广州”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学雷锋树新风”来阐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创新理论。实践证明,党的创新理论多元化、实践化的阐释,对于改革开放后的青年和广大群众颇为有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面临的跟党奋斗的现实任务是多元多重的,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也是立体交叉的,对之进行思想武装和理论阐释,自然也需要多元化、实践化,否则无法有效引领,这正是我们党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的准确运用。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员全程全方位”

思政课是党的理论在青少年中阐释最重要的实践地、最主要的场域、最经常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上好思政课有很多论述,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还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的要全员参与、全过程体现、达到全方位效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还用“打好组合拳”进行生动比喻,最终希望党的理论阐释这一思政课主要工作达到“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效果上来。

新时代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所面对的新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所面对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党在历史上又一次按照自己的科学理论指导理论武装和理论阐释实践,“扣好第一粒扣子”“打好组合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的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坚持并贯彻下去。 

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产生,需要不断地向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阐释,一百多年来,其“青年化”阐释同样坚守了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路线之一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时代任务而选择不同的阐释方式方法。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坚持下去。同时,未来的局势有变、中心任务有变,“青年化”阐释的方式方法也应随之而改变。

四、践行理路: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践的思路和方向

如何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具体实践,如何思考其践行理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须基于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政治逻辑与历史逻辑。基于前面几部分的思考,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下,本研究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思路和方向。

(一)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让广大青年更多更强认同党的初心和使命,进而认同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就党的理论阐释这一实践本身而言,是先天具有政治性的,其使命和根本出发点就是在于让更多的人更大程度地认同党的初心和使命,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当我们开展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中实践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让接受阐释成果的青年中原来认同的更加认同党的领导,原来疑惑的更加清晰地认同党的初心,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越来越增强对党的认同、理解、热爱和追随,进而坚持和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如果离开了这一出发点,一切“青年化”阐释实践就是南辕北辙,一定会起反作用;一切离开了这一出发点的看起来“青年化”的阐释,也许就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包装。

(二)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践的内在逻辑顺序:立足于不断增强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的认知、认同、信仰与实践

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实践,属于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容,属于“大思政”的学科范畴,离不开“知、情、意、行”四个具体实践行动及其内在逻辑顺序。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希望思政课“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知、情、意、行”是理论阐释实践的现实内在逻辑顺序,依次进行,逐步推进。让党的创新理论被阐释对象“知道”而“认知”这些创新理论;进而“理解”创新理论并对理论和党产生“情感”;再进一步“认同”理论,对党形成坚定的“信仰”;在感性和理性层面完成交汇,形成坚不可摧的“意志”和“自觉意识”,最后转化为自主的“行动”,即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这样,理论阐释完整的一轮实践才算完成。继续的理论阐释,就是使这一实践和逻辑顺序不断地重复,最终达到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是现实中我们党的理论阐释不断进行、从未停止的内在逻辑使然。党的实践从未停止,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也就不断产生,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实践也不断进行,“青年化”阐释的实践探索也一直向前推进。无论如何进行,其立足于不断增强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的认知、认同、信仰与实践的内在逻辑顺序都是需要不断坚持的,是不可以随便颠倒打乱的。否则最终是会影响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效果,也就可能出现“口服”但是“心”里“不服”的结果。

(三)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践取得成效的关键点:阐释话语与方式的不断“时代化”“前沿化”与“问题化”

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践成功,或者说取得成效是我们从事这一实践的最终目的。如何取得成效,其关键点,就是阐释话语和方式的不断时代化、前沿化和问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常说社会问题会“青年化”,青年问题也会“社会化”,青年是社会的晴雨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阐释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接受阐释者认同阐释的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根本是按照青年喜欢的、青年听得懂的、青年听得进去的话语和方式对青年进行阐释。如同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颠覆性作用一样,阐释的话语和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和决定阐释的成效。在面向青年进行“青年化”阐释时,必须多听青年的心声,多按照青年接受的方式进行,多拜青年为师,多向青年学习。简而言之,“时代化”就是运用青年此时此刻处于此地最新的方式;“前沿化”就是借助全世界相关领域最新最顶端的青年人已经关注到的万事万物;“问题化”就是要解决此时最前沿的万事万物在青年心中已经产生了的亟待解决的疑问和问题。

一百多年前,我们党在创新理论阐释时曾经采用了街头剧场,当时对于引领广大老百姓有很好的效果。新时代我们发现很多单位也在开展红色剧场、沉浸式剧场,把街头剧场搬入博物馆、课堂和红色史迹点等等。这些都是守正创新非常好的样本。随着互联网和融媒体的深度发展,青年人因为时间不断被分割,很难拥有整段时间来学习我们党博大精深的理论,为此我们看到大量的短视频理论阐释成果及时在线公布,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上的相关微视频也越来越丰富,这使得青年能够在短视频中迅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正是新时代党的理论阐释“时代化”“前沿化”与“问题化”的成功实践。

这里提供一个成功案例来佐证。2023年9月15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东方卫视中心、观察者网承办的电视理论节目《这就是中国》200期研讨会在京举行。《这就是中国》是自2019年1月7日起在东方卫视固定时段播出的电视政论节目,是党的创新理论借助电视这一载体,采用“新青年+新媒体”,打中国话语传播的“组合拳”,深入到“青年群众中去”的典型案例。至今它已经在全球196个国家收获了12亿人次的受众。研讨会讨论的话题之一是它为何在年轻人群体中获得超高的人气和认可度?以90后、00后为主要群体的B站用户这样形容张维为老师和这档节目:“完全颠覆了对这类节目的固有印象,太敢聊了”;“节目不回避有争议的问题,而是用思辨的方式理解中国,让我用全新的角度了解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研讨会最后提出,节目成功原因在于:“嘉宾演讲+真人秀”的形式,打造了一个平等交流、思维碰撞、理性而不失温度的“思想广场”,而且什么话题青年或者广大群众最关心、什么话题舆论讨论最激烈、什么话题西方对中国围攻最凶猛,《这就是中国》就聊什么。还有“跨界传播”的前沿技术和传播手段,最大的魅力是它构建了一个“青年人听得懂、老百姓能理解”的理论场。

邮编:330045
电话:0791-83845915(办公室) / 83814509(招生办)
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志敏大道1458号

版权信息:午影皖普通120秒体验区-高清免费完整版片  Copyright@2018 ICP All Rights Rights Reserved.备案序号:赣ICP备18010303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121号